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专题专栏 > 2021年年中工作会专题 > 一线直击
28个重大工程项目、科技创部项目成功立项,21项科研项目顺利验收,51项专利获得授权,7项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,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获批,“高性能智能传感器及检测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”创新平台成功挂牌......一项项成绩的取得,都有电科装备48所科技处主持工作周洪彪博士不知疲倦的辛勤耕耘。
既要高学历也要高能力
2014年,周洪彪博士在所内成立了柔性太阳电池攻关团队,依托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并自筹经费搭建了一条柔性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。生产线建立之初,周洪彪带领团队全身心扑在项目上,夜以继日,废寝忘食。“白加黑,5加2”已然成为这个团队的常态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周洪彪充分发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,利用单位自主研制的专用光伏装备,带领课题组攻克柔性晶硅太阳电池研制的难题,率先在国内掌握柔性晶硅太阳电池和组件制备的核心技术,并成功配套国内第一艘太阳能驱动“圆梦号”飞艇,为国家平流层飞行器的研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
2020年,一个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受到疫情影响,他凭借着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,迎难而上,围绕国家重大工程、中国电科及电科装备重点任务积极布局策划,组织各事业部开展研讨,埋头于工艺文件和资料中直到夜深人静,经过不懈努力,共计争取重大工程项目15项,成功申报累计28项,用行动做到“高学历更注重高能力”。
再难啃的“骨头”也要迎难而上
所内承担的设备研制任务大多为国内空白,啃这些“硬骨头”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面对受疫情影响进展相对滞后的项目,面对厚重的军令状,周洪彪组织各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上下联动、协同管理,细化项目节点,倒排完成计划,责任落实到人,重点协调推进,确保项目顺利完成。
他注重科研过程管理,组织各事业部顺利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评审、中期检查、现场测试、资料审查及合同验收等重要节点,为新的科研生产任务争取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支撑。他积极组织技术评审,2020年组织各类评审汇报达到30余次,解决项目执行或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保障了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。
他在科技创新上坚持原创自信,抓住标准话语权,围绕集成电路三代半导体、微波、薄膜传感器等领域关键制造装备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,提升核心竞争力;积极探索超宽禁带器件、碳基、量子等前沿领域对装备应用需求,培育新动能;不断完善研发平台布局,搭建“有源层关键装备研发和工艺验证平台”;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设立创新基金,重点支持前瞻性技术布局和新产品开发;主动对接新技术、新工艺,参与国家重大专项、重点研发计划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,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影响力。
截至目前,“高性能智能传感器及检测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”成功立项,为48所智慧感知发展搭建平台;在“中埃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”通过验收后,依托该实验室平台,成功申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
工作多年,周洪彪集多项荣誉于一身,先后主持或参与863项目子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有关部委等科研项目10余项,以第一作者发表SCI/EI论文近10篇,申请专利20余项,同时,他还是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,相继获得中国电科十大青年拔尖人才、湖湘青年英才、中国电科优秀专利奖、电科装备五四奖章等荣誉。
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,周汉共彪说,要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,而不是祖国发展的看客。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,在装备国产化的大道上奔跑出“中国速度”。